口弦月琴和彝族舞蹈:口弦会说话、月琴会唱歌

祭祀舞是古代祭祀祖先时所跳的舞蹈,如“娃子嘿”等,至今仍存。村寨中老年人或最受尊敬的人死了,年轻人便手持宝剑,跳起动作灵敏的祭祀舞。实际上这是一种庄严隆重的悼念活动彝族舞蹈中还揉合了一些巫术活动的动作,如铃鼓舞,产生于巫师毕摩和苏尼送鬼、跳神的动作,风格独具。...

剑阁花灯与秀山花灯:四川民间喜好的一种歌舞

剑阁花灯大体上是昼戏夜灯,以夜灯为主。灯又分外场和内场两种,俱有四川锣鼓伴奏。外场又称下外场、跑外场,其场面盛大,有说有唱,有跳有闹,有快有慢。表演时要4耍灯”,如元宝龙灯、狮灯、风凰灯、鱼灯等,交叉穿插,变换多样,并摆出各种阵势,耍花灯中间还有花子抖白、和尚打岔,说上一些滑稽话来逗乐观众,如花子抖白道:“日个白,了不得,五黄六月下大雪,东边河里起了冰,西边河里冻死了鳖……”...

庄稼人要得乐唱戏耍社火:打连宵、车车灯

车车灯的唱词各地不一,多是地方性的小曲小调。和打连宵等所唱一样,其唱词以俚俗之词、低级趣味居多。除见景生情,随意编唱外,较流行的有“孟姜女哭夫”、“小姨看外甥”、“探妹”“十怀酒”、“十八摸”等曲词,加上动作身法,有色情挑逗性。因其粗俗,谚云:“养子莫说春,养女莫看灯”。建国以后,车灯唱词变化很大,以歌颂党的伟大、人民的幸福生活等内容为主,趋于健康新颗,而旧词便绝迹。...

耍狮子龙灯:狮子龙灯齐击鼓、欢娱多处是人多

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一人扮大头和尚。大头和尚头戴笑面具,手执大蒲扇或彩球,逗弄狮子滑稽可笑。还有一人扮小狮子的。狮子随着鼓点起舞,摇头摆尾,跳跃翻滚。耍狮于多沿街边舞边走,或于空地上表演,观者追随围观。最为精彩的是狮子上高桌、登高台,以方桌三、五、七或九张重叠成塔,顶上的一张四脚朝天,狮子盘桓而上,并在最上面的桌脚上玩眺,表演杂技或哑剧,惊险异常。...

一帘灯影唱高楼四川灯影戏:成都皮影、川北皮影

四川皮影有成都皮影与川北皮影两种。成都皮影人入物高约0.6米左右,全身共有13个关节,头、帽、身躯各自可以置换,其造型特点为高额头、圆下巴,身材均匀而魁伟,服饰纹样变化多端。川北皮影人物大多高约七八寸,金身关节1个,头帽相连,角色较多,其造型特点下巴呈方形。皮影于川北俗以“门神”相称,有大、中、小三种大门神长0.8米左右,二门神长0.6米,三门神小巧玲珑,不足0,3米,普遍流行的是二、三门神。...

四川木偶戏唐代已有:棒棒戏、被单戏

小杖头木偶由三根棍支撑:中柱叫“命根”,为木偶主干;左右两棍叫“手签”,为木偶的双臂。提手(操纵者)高举木偶,操纵木偶在舞台镜框口表演走台步、跑圆场等动作,小木偶便活灵活现地做起戏来。清末至民国时,成都艺人罗木生、彭洗生、黄氏兄弟、吴耀光等很有名气。吴耀光自成一派,他所操纵的木偶为“内杖头”(三根棍套在衣服内拨动),只有04米长,因其木偶小且做戏细致,人称“精木偶”。吴耀光的操纵功夫高超,表演一个钟头,木偶也不下坠,还能使木偶做甩水袖、理飘带、吹胡子等动作,为人赞叹。...

四川曲艺击鼓说书喜形于色:说唱艺术

清朝时四川说唱艺术大发展,虽大多系外省传入,但随着在四川民间的长期流传,在语言、曲调、题材等方面带上了浓厚的四川乡士气息,形成了品种多样的四川曲艺,主要有清音、扬琴、竹琴、评书、金钱板、莲花落、相书、车灯、荷卟、盘子、花鼓等等,在清未民国时空前繁荣,并深受四川人的喜爱。四川城镇中,茶馆、街头等公共娱乐场所,随处都可以欣赏到曲艺艺人的表演,富豪之家每有喜庆,也请艺人到家中“出堂会”,大娱宾客。...

四川茶馆里打谷场打围鼓:围鼓、板凳戏、逗逗班

茶馆打围鼓时,在堂口挂上纱灯或牌子,上书玩友会名,茶馆内摆一张桌子,有的还拴上红色桌围,打鼓的、拉琴的、清唱的,便围着桌子而坐。旧时的玩友会要请袍哥大爷或地方上有名望的人担任会长,还有专人管理内外事务。打围鼓唱什么戏,有的事先定好,挂牌预告,有的则临时商定。如果是被人邀请去唱戏,则要迎合主人,如喜事唱“天官赐福”等喜剧,丧事则唱二十四孝的剧目等。打围鼓不用化装,也不需要服饰,就连舞台也不要,演出十分简便。不论平原山区、城镇乡村,处处皆有玩友的唱。一些人家在红白喜事、生朝做寿时,也愿请玩友到家中打围鼓。...

杨柳青放风筝:纸肤竹骨丝线牵、一路纸鸢飞不断

相传春秋战国时,鲁国工匠鲁班,用木架制作了第一个风筝,称着木鸢。秦末汉初,韩信为测量敌城的距离,也使用了木鸢,但改用竹子作骨架。唐朝时风筝面用油纸和高丽纸,出现了纸鸢。五代时李业在纸茑头上以竹为笛,风入作响如筝鸣,因取名为风筝。...

岷江府南河江边儿趣:打水碗、逗蚂蚁打架

打水漂漂,又称“打水碗”,江边少儿多喜玩此。石用片或瓦片奋力向水面平抛,石片于水面上弹跳,打出一连串的水圈。少儿常相互竞赛打水漂漂,看谁打的水圈最多。这一富有情趣的活动,连到江边散步的青年人也喜欢试一下江河边的沙滩松软平坦,适宜少儿作摔跤、跳拱、拿大顶、玩老虎抱儿、斗鸡、堆罗汉等游戏。最常见的便有跳拱,三五少儿集合,以一人作跳架,依次弓身双手触脚、膝、胯,再直立低头、抬头,使跳架高度渐渐升高,而其他少儿则排队跳越,跳不过者换作跳架,如是再三。...

四川民间儿童游戏:办姑姑筵、藏猫儿

藏猫儿也是各地流行的,以一人为猫,其余的人找地方躲藏起来,由“猫”逐一寻找“耗子”,被找到者改扮作“猫”。川南玩此游戏时扮猫者还要唱一支儿歌:“峂终咚,三点炮,看你猫猫找耗耗。找得倒,吃瘦的;找不倒,吃肥的,猫儿已经来了,耗儿已经藏了……藏好没有?”若无人答应,“猫”便开始找了。但藏猫儿各地玩法也不同。...

四川民间赌博:家有三场賭、犹如做知府

旧时赌场随处皆有,茶馆旅店中最多。赌场分为明堂子和私窝子两种。明堂子多为军阀头目、袍哥大爷等有势力者开设的,公然赌博,无人敢抓。其赌多用现金,赌博方式以牌九、骰子、大宝、红宝为主,也有打扑克、赌单双等进行赌博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三教九流、烟匪娼盗,俱来明堂子中聚赌,往往一日便有几百人,场中人头攒动,吵吵嚷,像赶庙会一样。场主自然要抽头,值百抽五,大发横财,敢俗称:“家有三场賭,犹如做知府。”...

四川麻将与牌:脱帽鞠躬行礼罢、共将麻雀等闲搓

打麻将是动手动脑、娱乐性强的活动,其打法简单易学,一且学会,便觉变幻万端,趣味无穷。人们聚集在一起玩耍时,多以麻将助兴,四人分坐四方,“哗啦哗啦”的搓牌,然后竞技,轻松愉快,气氛融洽,即便是在旁观看者,也颇觉有趣。麻将娱乐性强,容易使人上瘾,故好打麻将者玩耍起来便乐此不疲,常常是通宵达旦。...

棋城:四川成都棋风极盛许多知名棋手都出在这里

唐宋时许多名士诗人都嗜好下棋,还留下了不少咏弈的诗句,如岑参的“观棋不觉瞑,月出水亭初”,杜甫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苏轼的“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陆游的“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等。明朝新都人杨升庵喜下围棋,居泸州时组织过棋会,曾有诗云:“输赢信手甘棋北,谈笑伸眉引酒东”。但四川棋手到了清代,与外省棋界相比,只占少数,故清末邓元曾叹道:“中善弈者,不逮江乡之盛,仅二三同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