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死不借生孕产生小孩的禁忌习俗:分娩时的血水被视为血光之灾
- 风水民俗
- 2020-04-10
- 人已阅读
过去生孩子,不像现在要到医院里,并有专职的大夫和护士接生。临产时,就请接生婆或称稳婆到产房来。要是顺产还好,怕的就是难产,产妇和孩子都可能因此丧生。遇到难产时,有些地方要举行开缝仪式。因为人们认为生孩子时,产妇的骨缝都要开开,难产是由于产妇的骨缝没开,所以要帮她打开才行。于是就当着产妇的面,将产房中所有能打开的物件如抽屉、屋门等都打开个缝,认为这样产妇的骨缝就能打开了,孩子也能顺利产出了。
分娩在民间历来被认为是“大命换小命”的生死关头,婴儿降生又称为“添喜”,是传宗接代的大事,是家庭兴旺的标志。那么人们理应给孕妇提供各种帮助和最周全的服务,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遵循着“借死不借生”的规则,也就是即使可以借房屋给死人出殡,也不能借给别人生孩子,所谓“能借死人抬出门,不借血气来扑门”。由于嫁出去的闺女常被视为泼出去的水,所以孕妇也不能在娘家生孩子。据说若在娘家生孩子,或者会“妨”娘家人,对娘家人尤其是对娘家哥哥不利;或者会“妨”孩子,令生下的孩子活不久长。要是实在没办法,孩子生在了娘家,就必须找法子破解了才行。
为什么民间会有如此看法呢?原来这与认为产育之事是不洁的观念有关。由于产妇生产都要流不少血,而人们认为血是污秽的,是肮脏的,但是血又能带来生命,所以它又是强大的。“分娩时的血水被视为血光之灾,因此避之”。虽然民间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却没有丝毫科学的根据。除了产房要选择外,分娩中和分娩后民间还有许多的俗信。
孩子一旦出生,产房就要挂出标记来。产房挂上了标记,一般人一看就明白了,就不会轻易进产房的门了。产房在一个月之内,严禁不熟悉的人进人,若生人进了产房的门,就叫“踩生”,认为会把小孩吓出脐带风来的。穿孝的人、孕妇、寡妇等都不能进去,否则会冲了婴儿。害眼病的人、信佛的人、老年人也都不能进去,要不就有可能被产妇的血光腥气扑了自己,于身体不利。小男孩也不允许进去,因为他长大是要念书的,进了产房很可能就变笨了,会没出息的。对刚出生的婴儿而言,重要的是脐带胞衣的处理。民间认为,脐带胞衣是一个孩子生命的根,一定要好好保护才行。
唐朝王焘的《外台秘要》一书中专门有《小儿藏衣法》,记载:若藏衣不谨,为猪狗所食者令儿癫狂;虫蚁食者,令儿患恶疮;犬鸟食之,令儿病死;近社庙傍者,令儿见鬼;近深水池,令儿溺死;近故灶旁,令儿惊惕;近井旁者令儿病聋盲;弃道路街巷者,令儿绝嗣无子;当门户者,令儿声不出,耳聋;著水流下者,令儿青盲;弃于火里者,令儿生疠疮;著林木头者,令儿自绞死。如此之忌,皆须慎之。这么多的禁忌,可见人们对胞衣脐带的埋藏是多么重视了。
如今江浙沿海一带的人们有将胞衣脐带埋在床下的习俗,目的是要将孩子永远留在家里,留在岸上,保佑出海的安全。产妇分晚之后,在行为和饮食上也有许多禁忌。比如在产后一个月内,产妇尽量不能出门,要穿一些柔软的布衣,要包头,戴帽,扎裤腿,不许赤脚,不许穿拖鞋,也不能用冷水洗手洗脸,更不能洗澡,洗头。至于饮食,也要有所禁忌,要多吃下奶的食物,不吃回奶的食物。
有的地方在产后七天,要产妇吃水饺,叫捏骨缝。其含义就是将产妇生产时开的骨缝再捏合起来。许多地方要产妇多喝猪蹄汤,认为猪的蹄子有力,因此利奶、除病。猪蹄汤越淡越好,甚至不加盐。还有些地方要产妇多吃鸡蛋,多喝小米粥。
在过去洛阳一带,甚至产妇只能喝小米粥,其他一律不能人口。为了防止产妇偷吃,家里人甚至像防贼一样地防着,真是可怜!总之,分娩中的种种俗信内容,有些主要是出于保护婴儿和产妇的安全的目的,虽然可能采取了非科学的解释,比如小男孩不能进产房,否则长大很可能因此没有了出息等。但是从目的和结果而言,在保护产妇、新生儿的安全方面却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有些则纯粹是无稽之谈,是偏见或者巫术所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