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潮不死民和不死药的神话:仙人仙药

  • 风水民俗
  • 2020-02-21
  • 人已阅读
简介先秦两汉之世,这种求仙故事屡屡发生,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和几位楚王都演过求仙闹剧,汉代人们更是纷纷“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指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连雄才大略、睥视古今的秦皇汉武,也未能免俗。

“不死民”和“不死药”一类神话传说的传播,很快就在华夏大地激起了一阵阵访仙求药的热潮。从先秦到秦汉,这股热潮似乎一直没有降温。即使在唐宋以后,这种求仙闹剧仍时有上演。

最初的求仙故事还带有浓厚的传说色彩:周穆王从东都成周(就是现在的洛阳北)出发,最有名的驾车能手造父为他赶着八匹骏马拉着的马车。他们渡过了黄河,沿着太行山西侧前进,穿过了今天的雁门关后,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平原一带猎获了白色的狐狸和黑色的貉,他们就用这白狐和黑貉祭献给黄河之神—河宗,然后继续往西前进。他们翻越了乐都和积石山,一直来到昆仑之丘。一路上,见到数不清的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周穆王向西王母献上了玉璧和锦缎、黄金,第二天,又在西王母的住地瑶池宴请西王母。西王母很高兴,她举起酒杯唱了一首歌:天上飘浮的是那悠悠的白云,

地上绵延的是那高高的山陵。

道路如此遥远,重重山川阻隔。如果让你长生不死,

尊贵的周天子啊,你何时再回还?周穆王也举杯作答

回到东方我的故土,治理华夏万邦;待到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我会再来将你拜访。

不过三年五载,

我又会来到这美丽的地方

西王母一听,更加高兴,又为周穆王唱了一首长长的赞歌:你来到西方,我居住的地方。

虎豹是我的牛羊,鸟鹊为我歌唱。我是上帝的女儿啊,寿比天地长。你是哪一世哪一代的人啊,

匆匆地又要返回你的故乡?

我为你吹笙鼓簧,起舞正翱翔。

你这人间之子啊,上天寄托着希望。

据说周穆王在西王母处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但西土终非久留之地。于是周穆王在奄山刻石,上书:西王母之山,然后载着满车满车的玉石返回周都。是否得了仙药呢?古书上没有说,不过从西王母的酒歌中看,似乎是得了药的。羿求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的神话流传很广,《博物记》(晋人张华撰)中引老子的话说:天下众人的性命都操在西王母手里,死后都归她管;只有帝王、圣人、仙人和得道之人的命属上天管。想来不是为了求仙药,穆王也不会劳师动众、千辛万苦地跑到遍地是毒蛇猛兽的昆仑山上去的。

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故事出自晋代出土的竹书《穆天子传》中。说它是传说故事,是因为它并不完全是子虚鸟有。穆天子即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代天子。他即位时,正是西方犬戎族再度强大起来,威胁着周朝的西北边疆和周朝与西北方国部落的联系。所以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把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稳定了西北边境,打开了通向中亚的道路。据学者们考证,穆王去时走天山南路,归时走天山北路,大概一直到了今天新疆和田、叶尔羌河一带,所走路线基本上是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北路。

古人认为:只有后羿那样的神人,才上得了险阻重重的昆仑山。周王自称是天子即上帝之子,加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穆王即天子位时已年届五十,立五十五年崩,大约民间有周穆王活了一百多岁这种传说,于是,先秦民间造出穆王西征是到天帝在地上的都城一一昆仑山去见西王母求仙药的这么一种传说。

其实古代帝王沿袭上古遗风,常以神、人之间的唯一中介的身份,到名山大川去祭拜各种神灵。这本是一种强化自己的神圣色彩和权威,兼有了解各地情况,威慑异己力量的一种举动,古时称为“封”、“禅”。据说舜时就曾“湮(古时一种焚烟祭天的仪式)于六宗,望山川,遍诸神。”司马迁说舜“五载一巡狩”,每五年一度遍祭五岳诸神。到了商、周之世,“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但在不死民和不死药的神话传开之后,帝王这种巡行行为也就越来越多地和求仙寻药联系在一起了。羿访西王母求不死药大概就是某一个史前部落酋长寻巫求药故事在先民头脑中的朦胧而歪曲的记忆,穆王西征犬戎也因此而被附会上求仙的色彩。

先秦两汉之世,这种求仙故事屡屡发生,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和几位楚王都演过求仙闹剧,汉代人们更是纷纷“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指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连雄才大略、睥视古今的秦皇汉武,也未能免俗。

公元前221年,秦扫灭了山东六国,统一了中国。从第二年起,秦始皇就开始巡行各地,封泰山,禅梁父。当他在公元前219年来到山东琅玡时,齐人徐市告诉他:“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山、方丈山和瀛洲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陛下能够竭诚斋戒,让我带着童男童女扬帆出海,我就能为坠下向神仙们求取不死之药。”秦始皇听了很高兴,尽管他才年不过四十,但却已开始感到死亡的恐惧。他不愿死,希望自己能长生,以保这秦室江山千秋万代,永世长存。于是,他派徐市带着数千名童男童女,坐着大船,到东海中去寻找三神山。

回到咸阳秦始皇仍然对这事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他又东游到山东芝罘,隔海遥望,这一次,他依然什么也没有看到。又过了三年,秦始皇已经43岁了。他再次来到今河北秦皇岛一带,派燕国人卢生去寻访仙人羡门和高誓,又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找仙人和不死之药。但是,卢生从海上归来时,却没有带回秦始皇所希望的不死之药,而是写着“亡秦者胡也”的图书。秦始皇连忙发兵30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卢生对秦始皇说:“我们四处寻访神仙和灵芝、奇药等,常常遇不到,是因为有不洁之物妨碍。方书上说:人主如果常常微服出行以避恶鬼,避开了恶鬼,那些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乘云驾雾、与天地共久长的真人才可能前来相见。

如果人主居住的地方被大臣们知道了,就会有害于神人、真人。现在陛下要治理天下,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清心寡欲,所以希望陛下首先做到寝宫不被人知道,然后才可能得到不死之药。”秦始皇点头称是,从此自称“真人”,不称“朕”。同时把咸阳附近270余座宫观之间相联的道路全部加顶复盖,再也没有人能知道秦始皇的行踪了。

仙人仙药毕竟不可能真正获得,侯生和卢生怕天长日久事情败露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悄悄逃走了,齐人徐市、燕人韩终也一去不复返。秦始皇大为恼怒,坑杀了像卢生、侯生那样在背后议论他长短的460余名儒生。

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因而死心。他让人作了一首名叫《仙真人诗》的歌,在巡行时让乐人歌唱。在最后一次出游时,秦始皇在琅玡再次见到了入海求药的徐市。时间过去了快十年,费金数万,还是一无所获。徐市怕秦始皇怪罪自己,就诈称海中有大鲛鱼为害,所以不能到达蓬莱仙岛。秦始皇信以为真,派人带着连弩出海,从琅市一直到艺罘,才射杀了一条巨鱼。

徐市再度带着童男童女渡海求药,这次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据说他带人一直到了扶桑,也就是今天的日本,秦始皇却在返回咸阳的途中病死了。轰轰烈烈的秦皇求仙剧闭幕不过几十年,另一场热热闹闹的汉武求仙剧又开场了。汉武帝初时宠信一个叫李少君的术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祭祠灶神,就可以使丹砂变为黄金;用这种黄金作为饮食器皿,就可以益寿延年;益寿延年才可能见到蓬莱诸岛上的神仙;见到这些神仙再加以封禅祭拜,就可以长生不死。

古时黄帝就是这样的。我曾在海上见到过安期生,他因为偶然到蓬莱岛上吃了树上的仙枣,成了神仙。他在东海边卖药,给了我一枚像瓜一样大的仙枣。”汉武帝早就听说过安期生是神仙,已经活了一千岁了,还听说秦皇东游时曾和他谈了三天三夜,送给他数万黄金。安期生留下了黄金,回送一双玉鞋,说:千年后到蓬莱山下来见我。于是,汉武帝亲自祠灶神,又派方士入海去寻找蓬莱和安期生的踪迹。

后来李少君病死,汉武帝却以为他是成仙登天去了,更是急于得到仙药,又派方士黄锤和史宽舒再次出海去寻找仙岛和仙人,还是没有消息。齐人少翁又对汉武帝说:“陛下想见神仙,但陛下的宫殿楼字都不像神住的,所以神仙不来。”汉武帝按照少翁的意思修了甘泉宫,画了天、地和太极神的画像,按时祭拜;又造了一辆画满云气的马车,择日驾车以避恶鬼。可是这样做了年,神还是没有来。少翁又设计蒙骗武帝,被武帝识破,一怒之下,诛杀少翁。

少翁死后不久,汉武帝又有些后悔不该杀少翁,这时,又有人向武帝推荐了一名叫栾大的齐人。栾大本是胶东王府的家人,听说少翁死了,以为有机可趁,就托关系见到了汉武帝。栾大口气更大,吹嘘说:“我曾经多次到蓬莱岛,见到过安期生、羡门等仙人。他们嫌我地位太低,信不过我;又嫌胶东王只是诸侯,不值得送给他不死药方。我几次对胶东王提起这些事,胶东王又不重用我。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点石成金、堵塞黄河决口这些事都是办得到的,不死之药也是可以得到的,神仙也可以见到。只是我担心遭到少翁一样的下场,所以不敢说什么方术了。”汉武帝讪讪地说:“少翁是吃马肝中毒死的。你的方法如果比他还好,我还吝惜什么呢?栾大拐弯抹角地说:“不是我的老师有求于人,而是人们有求于他。陛下如果想见他,就请让他的使者尊贵,并且为他安家,像贵客一样对待他,佩戴各种印信,才可以让他到神人处送信。不过,即使这样做了,神仙是不是愿意见,还是不一定的。”

尽管栾大信誓旦旦,汉武帝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就让栾大先表演一些小的法术。栾大早有准备,拿出一副棋子放在桌上。咦!这些棋子或击或拒,居然在桌上移动起来了。汉武帝不能不对栾大的那些大话也相信起来。于是,当场就封栾大为五利将军,不到一个月,栾大就得到了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四枚金印。汉武帝又封他为乐通侯,赐二千户,还为他造了一等侯王规格的住宅和车马。随后,又把当利公主嫁给栾大为妻,送黄金万斤。

汉武帝如此看重栾大,一方面是因为担心黄河溃决的堤坝和着急炼金一再失败,又希望靠栾大而畅通天人之路,所以对他封侯招亲,毕恭毕敬,亲自到栾大府中祝贺。来往于皇宫与乐通侯府之间问候送物的使者络绎不绝,连属于道,将相显贵也都竞相送礼、请客。

汉武帝又刻了“天道”玉印一枚,派一名穿着羽衣的使者在夜间站在白茅上,栾大也穿着羽衣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天道,表示为天子引导天神,羽衣白茅,表示不是将栾大当作一般的使臣。于是,栾大常常在家祠神,希望请来诸神。谁知道神没有请来,却招来了不少鬼怪,好在栾大还有役使驱赶鬼怪的能力。

栾大只好打点好行装,辞别武帝,回东海边上去请他的老师去了。燕、齐一带的术士们听说栾大见汉武帝不过几个月,就身佩六印,贵振天下,颇有些愤愤然,都说自己有请神的方法。栾大和其他一些到东海去的人都说:蓬莱并不远,但很难看见蓬莱岛在海上现形的时候,所以无法前往。于是汉武帝又派了“望气佐”一类小吏,专门在海边守候海市蜃楼的出现。

汉武帝想见神仙简直都入迷了,于是不断有人想方设法奉迎他。河东地方偶然出土一口铜鼎,也有术士公孙卿来说:出鼎的时间和黄帝得鼎是同日同时,如能像黄帝一样到泰山封禅,就能像黄帝一样学仙升天。汉武帝也封他为大官,派他到太室山去守候神仙来。

然而汉武帝仍然未能见到神仙。栾大又迟迟不敢下海。武帝暗中派人查访栾大的方术,发现他假话连篇,法术大多不灵,就杀了栾大。但汉武帝并没有从求仙梦中醒过来,他仍然任用齐地术士公孙卿。不过,公孙卿更谨慎一些,总是说“神仙并不有求于人主,陛下想见神仙哪有这么容易呢?总得等上三年两年才可能碰上这种机会呀”汉武帝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等下去。他遍游五岳,希图遇上神仙。在海边,齐人自称有神方奇术的多达万人,一试之下,却谁也不灵。汉武帝烦透了,干脆把几千名说海上有蓬莱仙岛的人全部押上大船,令他们去找蓬莱求神仙。后来又派了数千名方士去求神仙、采仙药。

汉武帝始终还是见不到神仙,简直都要急疯了,他按照公孙卿的建议,又是修建迎接诸神的楼观和通天台,又是四处巡行,还在长安修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神山。灭了南越后,连越人的鬼他都建台设祠,因为越巫说南越东瓯王因为敬鬼活了160岁。

到了晚年,汉武帝终于有些厌倦那些方士们了,但他仍然没有完全死心,仍然希望有朝一日能遇见神仙,因此,聚集在他身边装神弄鬼的人还是一天比一天多,进而整整影响了两汉数百年。汉、晋之世民间广泛流传的“汉武帝见西王母”的故事就反映了这种影响。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和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内传》等书都记载了大致相同的故事:西王母听说汉武帝渴求神仙,就在七月七日夜七时坐着紫云车来到汉宫。汉武帝把王母迎入宫中,向她求取不死之药。王母说:“你欲心太多,不能得到不死之药。”西王母拿出七枚弹丸一样大小的仙桃,给了汉武帝五枚。仙桃甘美异常,汉武帝吃过后就把桃核放在座前。西王母问:“你拿这桃核干什么?”汉武帝说准备留着种桃。西王母笑着说:“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哪里是人世间可以种植的呢?”一直谈到半夜已过,五更天明,西王母才离去。在这个故事中,西王母已经从豹尾虎齿的半人半兽变成了“年方三十许”、“容颜绝世”的仙女了。

拿秦皇汉武的求仙故事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比,可以发现有两点明显的变化:

第一,神仙的住处从西边的“山”移到了东边的海。中国较古老的神话,大多与昆仑山有关,如三皇五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西王母、群巫等等,神话学家们谑称之为山神仙系统。随着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融合,齐、越一带基于海市蜃楼现象而形成的种种神话传说,渐渐与原来的山神仙系统融汇在一起,诸神活动的重心区域渐渐移到了泰山和东海一带,神话学家们戏称为海神仙系统。这两大系统构成了中国神话的主流。与此同时,诸神的主要活动,也从发明创造、为人类兴利除弊转为偶然赐福(主要是多子、多寿、多财)于个别人。这表明人们对个人幸福、特别是长寿的关注程度进一步上升了。

第二,求仙者如秦皇汉武不是直接去见神仙—像后羿亲自到昆仑山见西王母那样,而是通过中间人亦即徐市、栾大之类巫师方士去求见神仙。这种变化包含许多复杂的含意,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作多种多样的解释。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徐市、李少翁、栾大一类术士。尽管这些巫师术士装神弄鬼、欺世惑众的色彩很重,但在使长寿成为中国人一大人生目标和保存、整理一些古代养生修炼理论及功法方面,这些人是有过不可抹杀的功绩的。

进一步分析汉武帝求仙的种种记载,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汉武帝时代的许多所谓仙人,甚至就生活在凡人中间,例如所谓安期生就在东海一带以卖药者的形象出现;据说李少翁也是仙人,死后棺材里的尸体忽然变成了一个竹筒这些仙人据说都是遇到神仙赐食仙果之类后,才由凡人变成了仙人。他们与神仙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在享受长寿之福后,才能以“羽化”、“尸解”等方式升天而名列仙班,此后也还常常在人间度人成仙,而神仙似乎并不曾经历过尘世生活。也无须像上述“仙人”那样和人间保持那样密切的联系。这个现象在关于彭祖的神话传说中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传说天帝来到人间私访,遇见了彭铿,他亲手熬了野鸡汤请天帝品尝。天帝十分满意,就赐彭铿以长寿。后人因为他长寿而称他为彭祖。据说他活了八百多岁,后来为了避战乱而移居蜀地武阳(今四川彭山县)山中,专心修炼,至今彭山县境内还留有其遗塚及众多传说彭祖传说在先秦流传很广,屈原《天问》长诗中表现出他对这个传说的浓厚兴趣:“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武故事中,长寿不是被当作达到不死仙境的前提条件(如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的那番话),就是被当作求不死而不得的退路(如西王母赠仙桃之类),总之,“长生不死”的神仙境界似乎不再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了,它离世俗生活也更近了:指点迷津、赐予你长生或长寿的仙人(如安期生者流)可能就近在咫尺,就在你的生活范围之内,只是那些握有不死之药的神仙还是住在虚无飘渺的仙山琼阁之上。另一方面,古代可能确有一些巫师术士寿命较长,虽无数百千岁之寿,百岁上下还是可能的,彭祖可能就是这样个巫师,《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彭巫的记载。由于这些巫师术士本人有意无意的夸张和渲染,或是旁人以讹传讹的传播,这些巫师术士就慢慢变成了传说中的世间仙人。比起住在不可企及的琼楼玉宇中的月中嫦娥、昆仑王母和蓬莱诸神来,这些世间的仙人对世人似乎具有更大的诱惑力。

神仙当然是不存在的,秦皇汉武的求仙梦当然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唐代诗僧寒山子曾写诗讽刺:“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推折,沙丘遂灭亡。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然而,从秦皇汉武求仙闹剧的哈哈镜中,却折射出举世对长生和长寿普遍关注的影像,传达出“长寿”已悄悄地成为“长生”实际内容的信息。它表明:人们追寻长生和长寿的目光,已开始从神仙世界的彼岸回到了人间的此岸,虚妄的梦幻已开始变为一种现实的理想在这里,“不死药”扮演了一种中介和路标的角色,它使人们对长生和长寿从梦想逐步转为理智的思考,追求长生和长寿的活动多少开始带上了科学的色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