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药:大禹治水到南方时曾经到过不死之乡
- 风水民俗
- 2020-02-21
- 人已阅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死的人”也开始出现在神话传说之中。不仅仅是精灵和神仙可以不死,某些特殊的人也可以达到永生的境界。这种思想很可能是伴随着神职人员、即巫师的出现而慢慢形成的,其时代不可能早于原始社会末期。由于这些巫师被认为具有与鬼神、天地交流的本领,所以他们被认为在特殊的场合和时间里部分地具有某些神性,会不会因此或是由于这些巫师有意无意的传播,而导致“不死民”神话的产生呢?对此,我们无法确证而只能加以猜测。但是,在先秦记载下来的神话传说中,“不死民”的内容的确是越来越多了。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在南方交胫国的东边,住着一些皮肤黝黑的人,他们都能长生不死,所以别人叫他们不死民。《吕氏春秋·求人》称:大禹治水到南方时,曾经到过不死之乡”;《淮南子》中说:在昆仑山附近有三危之国,人们也把这里叫做“不死之野”;那位整日里嘻笑怒骂、菲薄天下百家学说的庄周,唯独对古代的真人、至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他们登临高山不感到战栗,近水不湿,入火不热,潜行水中而不会窒息,可以“游乎万物之始终”,与天地共存亡;《黄帝内经》的作者以十分严肃的口吻对世人说:上古、中古时有一种真人和至人,他们都能够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屈原似乎对于人可以不死这点不太相信,在他那一口气连提数百个问题的《天问》中,有两处都表示了他对“不死民”的怀疑。一处是“何所不死?”意思是“不死之民住在什么地方呢?”另一处问题与西王母的传说有关:“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意思是说:黑水河和三危山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说可以延年益寿,活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呢?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就住在黑水之滨的昆仑山上的一个洞窟里,为西王母取食的三只三脚青鸟住在三危山上。屈原的怀疑从反面说明了不死民传说的广泛存在。我们似乎也可以对屈原的疑问作另一种解释:也许屈原并不是否定不死民的存在,而是在找寻不死民的国度和寻求他们所以长生不死的原因。屈原祖上世代为楚国的巫官,楚俗笃信鬼神,远胜当时中原各国,屈原这样想恐怕更合符情理。
不过不管屈大夫怎么想,当时的人倒真是这样想的,他们不仅仅是羡慕别人的长生,更希望自己也能不死。事实上,在那些不死民的传说中,之所以那些与常人无异、并无神仙本领的不死民能够永生,总是凭借着某种特殊的手段,主要是服食某种神异的不死之药。例如,在西王母的住地附近,就盛产不死之药;《穆天子传》说:黑水河边生长着一种象树样的嘉禾,吃了它的人可以得到长寿;《淮南子》说三危之地的空气可以令人不死;《山海经》说这种木禾长在昆仑之墟,这里还生长着不死树和吃了会使人变得聪明的圣木,这里还有能炼制不死之药的巫彭、巫抵、巫阳、巫相等12位神医…但是,这种神奇的不死之药都生长在人迹罕至、地理环境极为险恶的地方,而且大都有人间罕见的毒蛇猛兽恶禽。
人守护所以一般人都不敢奢望能得到。尽管如此,不死药的传说还是使世人燃起了追求长生的希望之火。长生不再是隐藏在神灵背后的朦胧意识,而是一种日益清晰的愿望;长生也不再是对不可企及的神灵的羡慕,而是一种可以去追求的现实目标。人们把对长生的希望,寄托在某种神奇的药物而不是寄希望于神灵的赐福上,而这种药物又是可以通过人自己的努力获致的,这一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医药卫生知识的进步,而且反映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增强,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健康与食物的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在我国很早就广泛流传的、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华夏先民对生命、对长生的认识和追求。嫦娥是传说中羿的妻子。后羿虽然是奉天帝之命下凡帮助人类的,但他因为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太阳儿子,触怒了天帝,所以天帝再也不许他和妻子返回天上。嫦娥为此整天埋怨后羿,因为凡人会死去。于是,后羿渡过了弱水,穿过了火焰山,一直来到了昆仑山,见到了掌管人间灾疫和刑罚的西王母,向她求取不死药。西王母知道羿是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慷慨地拿出了从三千年一开花、六千年一结果的不死树上摘下来的不死果制成的不死药,送给后羿。西王母说:“这些药两个人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如果一个人吃了这些药,还可以升天成仙。”后羿谢过了西王母,高兴地回到家中。他把不死药交给妻子藏好,准备选一个好日子一道服下。
这些不死药,以便夫妻二人永生永世在一起,共享人间幸福。可是,嫦娥却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一个人偷吃了全部的不死药。结果,嫦娥飞到了月亮上,独自在月亮上过着清冷寂寞的生活。后羿又伤心又气恼,也许只有等到下一次不死树结果时,他才能再去找西王母要不死药了。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就被跟他学射箭的一个徒弟暗害了。
这个故事包含了古代社会许多丰富的信息,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其中对于生命的许多重要看法。
首先,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人虽然可以借助于想象、传说中的英雄战胜大自然,但却不能战胜死亡。显然,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用灵魂的附体与否来解释生与死,不再是视死如生或视生如死了,而是已经意识到生与死之间的巨大而根本的差异。
其次,后羿求取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的行为,不但表明了人类不满足于短暂的寿命,希望借助于某种神奇物质来永远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且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把智慧的眼光投向人类自身。生命与环境、生命与物质的关系、生命的本质、死亡的意义等,都开始成为人类自觉地加以认识和思考的问题。而在此前,人类只是通过精灵、鬼魂、祖先神等形式,在潜意识中间接地思考着这些问题。
第三,在此前的原始人头脑中,个体生命是由图腾或各种善神恶神直接控制、直接生杀予夺的。但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西王母虽是掌管人间厉疫刑罚之神,但她只能通过自然物质(药)才能间接给予人类以延续生命的能力,这表明人类已开始把寻求长生的希望从神灵世界转向了现实世界。第四,作为人间英雄象征的后羿战胜了种种毒蛇猛兽、克服了自然界的重重障碍,终于从象征瘟疫和死神的西王母手中获得了“不死之药”,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和生对死的胜利。它形象地说明:人类如果不能战胜自然的危害,不能战胜疾病,就不能获得永生。显然,这曲折地表现出人们对于健康与长生、疾病与死亡之间某种联系的认识。这些都对后来长寿观念和长寿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