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与祖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风水民俗
  • 2020-02-21
  • 人已阅读
简介除了商人和周人,中国古代其他各族也广泛存在着图腾崇拜。《史记》记尧、舜、禹之时,常有“百兽率舞”的话,又说蚩尤兄弟81人,都是“兽身人语”,其实也就是泛指以不同鸟兽为图腾的各部族或氏族。例如,后世匈奴以狼为图腾,南方苗族以犬为图腾,彝族以虎为图腾。

灵魂既然是不灭的,那么,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这个问题换一种提法就是: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氏族社会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几乎一致的回答:人(魂)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死后又复归于这种动物或植物。这些动物或植物都是原始人群在其生活环境中习见的,他们视之为自己的来源、始祖、归宿和保护神。某些印第安人把这种动(植)物称为图腾( totem),即“亲属”或“标记”的意思。据民族学家的调查,在近代尚存的原始居民中,动植物图腾占了图腾形式的绝大多数。一个资料说: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704种图腾中,非动物图腾只占56种;澳洲的另资料表明,在500多种图腾中,日、月、星、风、雷、霜、火、水、云等非动植物图腾只有40种。由此可见生产生活方式与图腾崇拜的紧密联系。氏族社会都曾经历了以狩猎、采集为主的阶段,他们的生产生活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密切相关这种动物或植物的消长荣枯,必然对原始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原始人把自己的种族与这种动(植)物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事。

文献表明,中国古代也曾经广泛存在过图腾崇拜。流传很广的故事表明了商人和周人曾经有过的图腾崇拜。商人的传说称:古代有一个叫做简狄的姑娘,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和她的姊妹们一起到河里去洗浴。桃李争艳,柳枝吐翠,清清的河水轻柔地抚摸着她们冰雪般洁白柔嫩的肌肤。姐妹三人陶醉在这融融的春光里。忽然,从南方飞来的第一只春燕从她们头上掠过,口一张,掉下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蛋。姐妹三人嬉嬉哈哈地争着去抢彩蛋。还是大姐简狄眼明手快,她把抓起彩蛋就送进了口中殊不知她竟然因此而怀了孕,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契,他就是商人的始祖。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用八个字记载了这个故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周人则认为他们是熊的后代。许多古书上都说:有一个叫姜嫄(意即“姜姓的女性祖先”)的姑娘到野外去游玩—大约也是在春天里吧,看到一行熊的脚印,觉得很好玩,就踩着脚印蹦蹦跳跳地玩——就像今天的小孩玩跳房游戏一样。忽然,一种奇异的感觉从心头闪过。回去之后,经过十月怀胎,生下了周人的祖先后稷。《诗经·小雅·斯干》说周天子若梦见熊罴,就要生儿子;梦见生蛇,就会生女孩(周人世代与姒姓女子通婚,姒姓以龙蛇为图腾),古书上还有很多古代姜氏梦熊生子、梦熊死而姜氏人遇难的记载,反映出古代周人的确经历过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时代。

除了商人和周人,中国古代其他各族也广泛存在着图腾崇拜。《史记》记尧、舜、禹之时,常有“百兽率舞”的话,又说蚩尤兄弟81人,都是“兽身人语”,其实也就是泛指以不同鸟兽为图腾的各部族或氏族。例如,后世匈奴以狼为图腾,南方苗族以犬为图腾,彝族以虎为图腾。

图腾的形成大约在氏族社会初期,很可能与灵魂不灭观念同时或稍晚一些时候形成。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先民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地从最初认为普遍具有灵性的万事万物中,把那些没有灵性或灵性不多的事物一一排除;把众多的同类个别灵性归结为一种事物只具有一个灵魂。与此同时,人类的血缘亲族观念也逐渐产生。由于当时的婚姻形式还停留在同辈通婚的血缘婚和排斥了亲兄弟姊妹间通婚的氏族群婚阶段,人们只能意识到群的血缘关系而无法逐个确认直接的谱系,因而只能产生氏族的共同始祖这种笼统的观念。这种观念与逐渐减少的灵物的最终结合,便形成了图腾。

图腾崇拜的具体来源、对象和意义,在不同的民族传说中有很多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基本一致的,即图腾物都与种族的产生或繁衍有关。排除掉笼罩在图腾崇拜上的种种神秘色彩,我们就不难发现它在人类自身认识史上的重要意义。图腾表明人类已经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生命是一个世代延续、交替的过程,每个人都只能在世界上生活一段很有限的时光,便又要回到他(她)所产生的地方,即图腾的世界。这与灵魂不灭的观念十分接近,但它更切近、更清楚地回答了生死转化和生命本质的问题。

随着氏族的不断发展、繁衍和分化,单个的氏族便逐渐扩展为部落和部落联盟。于是,原来的图腾便上升为整个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共同崇拜对象,新分化出的氏族又有自己独有的新的图腾。图腾逐渐形成为区分氏族亲疏归属关系的一种标志。与此同时,氏族结构也逐渐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确认血缘和世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原有的图腾崇拜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种变化是图腾物还渐演变为保护神,美洲印第安人的图腾就大半如此。另一种变化则是把图腾物作为自己的祖先,例如古代华夏各族。这样,祖先崇拜就逐渐产生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图腾崇拜和宗法血缘观念共同的产物,鬼魂被认为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许多民族—如远古欧洲的尼人和古埃及的许多部族,—都认为鬼魂住在日落之地,古代许多中国人却认为鬼魂仍和生前的群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死者大多被葬在一个共同的墓地。鬼魂由于脱离了肉体的束缚,因而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既能惩恶扬善,保护后代,也可能为非作歹。于是,人们用祭品或通过某种仪式对鬼魂进行祭祀、告慰、感谢或祈祷。当这种鬼魂崇拜与氏族的图腾崇拜和血缘观念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当氏族逐渐分化为一个个小家庭之时,祖先崇拜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祖先崇拜与鬼魂崇拜有很大区别:鬼魂不限于本族人死后的灵魂,它可以和本族没有亲缘关系;鬼魂既可为善也可以作恶。由于它无影无踪,不可捉摸,所以原始人更惧怕恶鬼。因此鬼魂崇拜的对象大多是不确定的,常常是认为它作祟时才加以祭祀讨好。祖先崇拜的对象则总是本族中有大功大德的英雄人物,因而对它们的崇拜、祭祀是固定一贯的,总是隆重地定期举行。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也有区别,因为它已由崇拜“物”完全转化为了崇拜人—尽管是死去了的人它标志着人的价值的进一步上升在祖先崇拜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慎终追远的观念逐渐孕育形成了。

对生死的达观态度和对死者的顶礼膜拜,最终却转化为对长生的渴求,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十分费解而又颇有些趣味的现象,其中奥妙何在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民间对死亡的态度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