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分为红货、墨货

  • 风水民俗
  • 2020-02-18
  • 人已阅读
简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之后,绵竹年画作坊开工,全年持续生产。至年终停业。上半年为产销淡季,时间充裕。所出门神年画,雕印彩绘都较精致,艺人们称此为“窄活”。而下半年购货者众,入秋以后,大小作坊生产顿时紧张起来,年画便“做工粗糙”,彩笔泼辣,艺人们称为“赶水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于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每值岁末,城乡家家户户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等,旗然一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此俗至今在农村中仍很流行。

四川民间木版年画的主要产地,自清代中叶以后便集中在绵竹、夹江、梁平三处,而绵竹年画最为著名。绵竹年画雕板彩绘,构图饱满、主体突出、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年画并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不仅畅销于川内,还远销滇、黔、甘、青、藏、湘、鄂等省及东南亚一带。

绵竹年画起源较早,与竹纸有关。根据清朝咸丰《绵竹县志》记载:当地盛产“绵竹、自笳竹、笼竹凡十五种,皆可造纸”,“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到了清代乾嘉年间,绵竹年画发展较快,当时绵竹城乡有年画作坊300余家。其中城内有90余家,并聚集了著名的画师和刻手,以及一大批能工巧匠。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之后,绵竹年画作坊开工,全年持续生产。至年终停业。上半年为产销淡季,时间充裕。所出门神年画,雕印彩绘都较精致,艺人们称此为“窄活”。而下半年购货者众,入秋以后,大小作坊生产顿时紧张起来,年画便“做工粗糙”,彩笔泼辣,艺人们称为“赶水活”。

清代至民国年间,绵竹年画行业组织有“伏羲会”,每年举办两次:农历正月十六是作坊老板们的办会日,十月初八为画师、刻版师和艺人们的聚会日。会期一到,设席宴请,多达五六十桌人。

绵竹年画的发行依靠坐商和行商。每年从农历五月中句起,绵竹画市开始活跃,大、中作坊专供远方画商采购批货。入冬以后进入销售旺拳,当地俗称:“冬月初一出望子(挂招牌),腊月初一摆摊子(在城内南华宫大画市摆摊)”,画市从早到晚熙煕攘攘,看画卖画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先由画师在纸上创稿,再由刻版师按手稿雕版,然后以木刻版在纸上印出轮廓线,最后由彩绘师手工施彩、勾线、开相而完成。彩绘艺人们还有一句口诀一黑(先印墨线)二粉(在印出的人物脸部、手部和靴底涂上白粉)三金黄(在冠冕道具上涂黄色或橙色),五颜六色穿衣裳”。

绵竹年画分为“红货”、“墨货”两类。“墨货”为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板拓片,大都刻印名人书画、文武财神、吉祥如意之类的中堂或对联。而“红货”则包括彩色门神和斗方、杂条、横披、中堂、屏条。其中,门神品种在绵竹年画中居于最多,除“神茶·郁垒”、“秦琼·尉迟敬德”等古典门神外,还有“岳飞·郑成功”、“梁灏父子状元”、“韩世忠梁红玉”等受人敬仰的忠臣名士和人们喜爱的娟秀美人、天真儿童以及示吉祥的金鱼与示镇邪的猫儿。

绵竹年画的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传说和川戏中的折子戏,如老鼠娶亲、三猴烫猪、唐僧取经、文姬归汉、麻姑献寿、水流金山等等,民间色彩甚为浓厚。民国末年绵竹年画渐趋衰落。建国后四川许多年画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对这一古老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创造和发展、制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精品在国内和美、法、日等国展出,受到行家的嘉许。1963年绵竹年画在京展出,郭沫若见此感慨题词道:“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多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杨、马(杨雄、司马相如),后来又有子瞻(苏轼)。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熳。虞丞公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