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花灯与秀山花灯:四川民间喜好的一种歌舞

  • 风水民俗
  • 2020-02-18
  • 人已阅读
简介剑阁花灯大体上是昼戏夜灯,以夜灯为主。灯又分外场和内场两种,俱有四川锣鼓伴奏。外场又称下外场、跑外场,其场面盛大,有说有唱,有跳有闹,有快有慢。表演时要4耍灯”,如元宝龙灯、狮灯、风凰灯、鱼灯等,交叉穿插,变换多样,并摆出各种阵势,耍花灯中间还有花子抖白、和尚打岔,说上一些滑稽话来逗乐观众,如花子抖白道:“日个白,了不得,五黄六月下大雪,东边河里起了冰,西边河里冻死了鳖……”

剑阁花灯与秀山花灯

花灯为四川民间喜好的一种歌舞,它揉合了四川锣鼓、山歌、灯戏等特点,川味很浓,流行于川北川东等地。川北花灯以剑阁花灯为代表,而川东则以秀山花灯富有特色。剑阁花灯的起源,按其唱词有两种传说:一是起于宋朝,唱词道:“真宗天子坐龙延,龙颜有幸爱万民,于是下了一道令,元旦元宵要花灯。”另一种说法是隋炀帝办花灯选美人,唱词云:“有个皇帝本姓杨,坐宫得见杨柳青,成天不思国家事,日日夜夜想美人,于是下了一道令,元旦元宵耍花灯,耍花灯来闹花灯,本是为了选美人。”

于是民间出现了办花灯的“灯官”,下辖若干灯棚。清朝同治年间剑阁有4个灯棚。民国时灯棚还供有灯神。每年表演由各棚灯头率领,正月初起灯,元宵倒灯。建国以后灯棚有所发展,至1984年已有17棚了。

剑阁花灯大体上是昼戏夜灯,以夜灯为主。灯又分外场和内场两种,俱有四川锣鼓伴奏。外场又称下外场、跑外场,其场面盛大,有说有唱,有跳有闹,有快有慢。表演时要4耍灯”,如元宝龙灯、狮灯、风凰灯、鱼灯等,交叉穿插,变换多样,并摆出各种阵势,耍花灯中间还有花子抖白、和尚打岔,说上一些滑稽话来逗乐观众,如花子抖白道:“日个白,了不得,五黄六月下大雪,东边河里起了冰,西边河里冻死了鳖……”

内场则在院落里表演,由驿官登堂、表灯、天女散花、春官说春、倮罗说唱、闹更、连宵小唱、玩骰子、小放牛、船夫摆渡、赶元宵、五虎伏瘟等2场戏组成,中间加入各种杂耍,如要刀、耍火把、耍猴、耍连宵等等凤凰山陵园

而秀山花灯则另有风采,其起源根据唱词也有两种传说说起于唐太宗时,“灯是灯,灯由何处起?灯由何处生?唐王设下花灯会,年年元宵闹花灯,花灯三千六百盏,只留两盏到如今。”一说起于宋朝,“灯由何处起?灯由何处生?仁宗皇帝登龙位,国母娘娘瞎眼睛,许下花灯三千六百盏,留下两盏到如今。”这两盏灯很有神秘色彩,据说是两位名叫金花、银花的姑娘变成的。秀山普遍设有灯堂,敬奉蜡光仙人、金花小姐、银花二娘,出灯和送灯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秀山花灯,各村寨风格各异,但“灯不出寨”,花灯艺人也代代相传,形成“花灯世家”。秀山花灯从农历正月初三起出灯,至正月十五送灯为止,夜夜都有。出灯时,用竹竿挑起两盞花灯。这两盏灯做得精致讲究,六片花瓣雕花镂空,垂悬各色花絮,鲜拖奇目,灯面为红绿蓝白四色相间,贴有喜

鹊闹梅、牡丹双蝶、春耕图、鲤鱼跳龙门等四幅图案,中点蜡烛,烛光透射出来,光彩迷离。围观的群众人人提一盏小巧的手灯,场上灯光闪烁。人们唱罢迎灯词:“……正月里来正月正,锣钱牵来万盏灯,开门迎接花灯客,也嗬咿一,十里山寨笑盈盈…”灯哥和花妹便出场表演了。

灯哥又称赖花子,手摇蒲扇,一出场便来一段独特的“刷白”:“花子本姓孔,住在王家洞,样啥不会做,只会打桶桶,两天打一个,三天箍不拢……”引得场上一阵笑声。花妹又称幺妹子,着长裙,手执花扇和彩巾,与灯哥合演。锣钹声响,掌调騵开始领唱花灯调。灯哥与花妹便起步回旋,互相追逐,人称“扇子撵扇子,脚尖追脚尖”,跳起优美的舞蹈,边跳边唱。其曲调唱词有“黄杨扁担”“绣荷包”、“黄花草”洛阳桥”、“双采茶”、闹五更”等几百种,婉转抒情,脍炙人口。观众也随着尽情地合唱,气氛热烈。至正月十五,人们跳完最后一盘花灯后,敲锣打鈸,点一堆篝火,称着“送灯”。此后人们便忙于春耕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