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里面为什么有许多壁画呢?古墓壁画人间居室装饰的模拟

  • 风水民俗
  • 2019-09-06
  • 人已阅读
简介古墓壁画,是灵魂观念和厚葬之风的产物。唐代是战国古墓壁画第二个繁荣的高峰,佛寺、宫殿中大量使用壁画。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王维、周舫、韩干等,都绘制过壁画。随着封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繁荣昌盛,墓室壁画达到前代无法比拟的发展高峰。唐代在墓室中大量绘壁画,三品以上显贵大官壁画尤其丰富。建国以来发现了许多唐墓壁画,早期的如李寿墓、郑仁泰墓、阿史那墓;盛唐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这些墓室的壁画,极为丰富,仅章怀、懿德两墓完整的壁画,合起来就有九十多幅,达七百余平方米。汉代是战国古墓壁画发展的第一个高
我国古代在宫室、庙堂中绘制壁画的习俗,渊源久远,至迟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西周时墓堂中的壁画已经出现,其缘起正是模拟人间居室的装饰。古墓壁画,是灵魂观念和厚葬之风的产物。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进入阴间生活,死者也有和活人一样的知觉和物质要求,也要像阳间一样衣食、住、行,所以要把阳间装饰奢华的居室带入阴间,于是在墓室中仿照生人住宅的装饰装饰墓室,将墓仿造得如同人世间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墓室壁画也被视为统治阶级宣传的一项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古蕴壁画的初起时期。这一时期群雄崛起,各国纷纷建造华美的宫殿和庙堂,壁画的使用日趋广泛。据说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后,看到庙堂中图画的天地山川神灵,激发了创作灵感,以泄愤懑,因而创作其佳作(天问〉。受灵魂观念的支配,宫殿和庙堂中的壁画也被应用于墓室之中,如战国时洛阳“王城”遗址东北部一座大墓,南端有长40米的墓道,其壁上均施红、黄、白、黑四色彩绘壁画。〈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宫室顶部是日月星辰,就是指陵内有天象壁画图。
 

汉代是战国古墓壁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是汉代灵魂观念发展和厚葬之风的结果。在战国南北各地墓葬中,普遍发现了大量的古墓壁画,题材极其丰富。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肖像、甚至山川风雨等都有所表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重要的壁画遗址有“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洛阳老城西北西汉壁画,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营城子墓壁画,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陕西千阳县汉墓壁画,辽阳北园汉墓壁画,望都汉墓壁画,山东梁山汉墓壁画,辽阳棒台子屯汉墓壁画,辽阳三道壕汉墓壁画,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徐州黄山陇汉墓壁画,嘉裕关汉墓壁画,河南县打虎亭汉墓壁画。
 

卜千秋墓壁画绘制在墓室的门额、主室顶部、中间隔墙及后室后壁上,题材为人头鸟身的仙人、人首蛇身的女娲、披羽衣和袒腹的仙翁、交缠驰奔的双龙、朱雀、白虎,墓主男人乘蛇形舟,还有伏羲、太阳、黄蛇等组成一幅“升仙图”画卷,表示墓主人死后升天,祈求死后有美好灵魂归宿。主室后壁绘一驱邪的“方相氏”,猜首大身,双目前视,其下绘青龙、白虎,这些与驱邪有关,目的在于驱赶野鬼和抵制各种邪恶入侵,保护死后灵魂安宁,反映了汉人强烈的鬼魂观念。
 

洛阳老城西北西汉墓壁画,内容有《苛政猛于虎)、《二桃杀三士)和(《鸿门宴)。《二桃杀三士)画面人物十一人分三组。右一组为三壮土一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各作不同状态,靠近中部有一几,几上有一盘,盘中有二桃。中间组为五人,中立者为威严的齐景公,待卫四人中一人跪禀。左侧三人,中间为个子矮小的晏婴。这幅画的内容讲齐景公时晏子欲杀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遂献计齐景公赐三勇士以二桃,令计功而食。三勇士皆自居功高,援桃欲食,又以取桃不让为贪,遂皆自刎身死。画的主题是宜扬智勇忠义的思想。
 

密县打虎亭东汉壁画中,有一幅〈百戏图》。画面宽广人物众多,有墓主宴饮的图像,有穿着各种不同色彩袍服的贵族,坐于席上,描绘的汉代封建贵族奢侈生活的场景,表现了死者祈求死后也能享乐的欲望。
 

此外,上述汉墓壁画还有露天庭院,上有日月星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阴间世界的想象;还有云气中的龙虎、玄武、星宿、红日、圆月,反映了人们对天象的向往;还有山林房屋、车马人物、农耕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拥有田宅的再现,也可能是生者对死者阴间生活的一种良好祝愿;还有表现墓主人生前和生活事迹;还有表现墓主人生前官场升迁的事迹和属吏及车马出行仪卫的场景…汉墓壁画极其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部百科全书。
 

东汉以后古墓壁画在中原开始衰落,仅在河西走廊一带依然盛行,注重反映墓主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场景,而汉墓壁画中的忠孝节烈、谶纬瑞应等内容基本上不存在。

北朝时,古墓壁画又得到了复兴。北方墓多有壁画,现已发现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古墓壁画,所绘内容除象征天空的星象及四神(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外,多为表现墓主身份的出行仪卫、车马,以及家臣、属吏、侍仆及舞乐等图像,炫耀死者生前显赫地位和高官厚禄,反映了墓主人希望死后仍能拥有生前的高官厚禄的美好愿望。南朝古墓壁画,一方面受到汉代以来中原厚葬之风的影响,北方部分士族南迁,从壁画中可以看出这种深刻的影响。因此,墓画中神话和迷信思想题材较多,尤其是〈山海经〉中的许多神话故事较多。镇江东晋墓中,共有54幅画,其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像,就有24幅,余下30幅,全是(山海经〉中所说的人首鸟身、兽首人身等怪像。此外,壁画中发现佛教题材,如丹阳吴家村墓壁画,有持仙果的飞天,双手捧竽的飞天;闽南南屿墓中,有诵经僧人、供花仙子,还有佛教相关的装饰图案:宝相花、忍冬、莲花、宝瓶、宝相联珠等,表明佛教臆说渗人古墓。还有道家、玄学家的题材,如“竹林七贤图”,描写东晋司马昭当政时清谈家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等人的画像,说明了墓主人生前正是这类人物,反映了这个时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的反映。,壁画内容正是这个时代期崇尚清谈、提倡放达的消极情绪。

 

唐代是战国古墓壁画第二个繁荣的高峰,佛寺、宫殿中大量使用壁画。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王维、周舫、韩干等,都绘制过壁画。随着封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繁荣昌盛,墓室壁画达到前代无法比拟的发展高峰。唐代在墓室中大量绘壁画,三品以上显贵大官壁画尤其丰富。建国以来发现了许多唐墓壁画,早期的如李寿墓、郑仁泰墓、阿史那墓;盛唐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这些墓室的壁画,极为丰富,仅章怀、懿德两墓完整的壁画,合起来就有九十多幅,达七百余平方米。
 

从李寿墓壁画题材看,有《骑马出行图),由骑马出行仪仗队组成,仪卫达二百多人;《列戟图》,画一层廊,在门外置大型戟架,架上竖戟七根,并有三组仪卫人员,这反映了唐代礼仪制度和上层人物生前的身份和生活。
 

从章怀太子墓壁画题材看,有狩猎出行图、客使图、马球图、宫苑侍女图,还有侍女和男侍。其中“马球图”,共有26个人参加马球游艺,马球设备、场地、器具都被画得极为细致,描述了当时青年贵族的游艺生活。懿德太子墓墓壁绘满壁画,有太子仪仗图、日月星宿图、侍女图、驯猎狗图。永泰公主墓墓室满绘壁画,有青龙和白虎图、六组仪仗图、侍女图。《侍女图)画了八个侍女和一个男子在徐徐缓行,手中各持盘、盆、烛、扇等物,可能正在侍候女主人的起居。
 

从唐代墓葬壁画的题材来看,直接取材于当时现实生活。如苏思勖墓壁画中的舞乐图,画面中间为一深目高鼻的胡人,头带白巾,身着长袖衫,脚穿黄靴,正在起舞,分列Ⅱ]人乐队,手持七弦琴、排箫、琵琶、笙和钹等乐器,正在演奏。永泰公主墓中的“侍女图”,侍女都是现实中的人物,是服务于宫室的奴婢,是宫廷侍女生活的写照。懿德太子墓中的仪仗图也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情景。这些都反映了死者对生前豪华生活的深深眷恋。墓室壁画等于把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搬入墓内,反映出当时贵族官僚的丧葬观念已打上深深的现实主义烙印。他们不再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神话世界,而注重实实在在的生活,希望死后仍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
 

盛唐以后,墓室壁画开始衰落,到宋朝时期,帝后陵墓仍绘有壁画。河南巩县宋陵中,永熙陵的一处后陵早年曾被盗掘,尚可经盗洞进入墓室,墓顶存有银河、星宿、云朵及建筑彩画。一般地主墓中也绘壁画。如河南白沙一宋墓,四壁彩色壁画,从各个方面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情景。前室壁画以死者夫妇“开芳宴”为主题;西壁为死者夫妇对坐椅上,其间有设有丰盛膳食的高桌,两人背后立有侍仆;东壁绘有女乐十一人,为正在宴饮的夫妇演奏。后室表现了死者内室的场景,有持物侍奉的男女婢仆以及对镜戴冠的妇人。辽代帝王陵墓也有壁画,最有特色的是契丹贵族四时捺钵的场景。契丹贵族墓壁画常见的题材是门卫、出行图和归来图,在出行和归来图中有鞍马、车辆、骆驼、侍仆,反映契丹贵族的生活内容。建国以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及河北和山西西北部,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辽代壁画墓。元明清时期,墓室壁画已走向衰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