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停止呼吸:关于死亡的历代别称

  • 风水民俗
  • 2020-02-16
  • 人已阅读
简介“人固有一死”,新陈伐谢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于“死”,不必讳莫如深。“死”还有种种叫法呢!例如:为国为民而死,叫牺牲或为国捐躯;不畏强暴而死,叫英勇就义;忠于职守而死,叫以身殉职;遭灾遇险而死,叫罹难、遇难、丧生。对于敬爱或亲近的人死了,常用逝世、去世、与世长辞、长眠、安息、过世等一些褒义词;而对于憎恨的人死了,惯用死去、死掉、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断气、完蛋、翘辫子、一命呜呼等这类贬义词。去了、去了、走了、老了、做古人了、上西天了等;此外未成年而亡称为夭折,高龄而死称为登仙。还有一些比较雅的叫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但“人固有一死”,新陈伐谢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于“死”,不必讳莫如深。“死”还有种种叫法呢!例如:为国为民而死,叫牺牲或为国捐躯;不畏强暴而死,叫英勇就义;忠于职守而死,叫以身殉职;遭灾遇险而死,叫罹难、遇难、丧生。对于敬爱或亲近的人死了,常用逝世、去世、与世长辞、长眠、安息、过世等一些褒义词;而对于憎恨的人死了,惯用死去、死掉、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断气、完蛋、翘辫子、一命呜呼等这类贬义词。

我国民间,对于“死”还有其他种种叫法。例如过去了、去了、走了、老了、做古人了、上西天了等;此外未成年而亡称为夭折,高龄而死称为登仙。还有一些比较雅的叫法,如百年之后、辞去人世、寿终正寝(男性)、寿终内寝(女性)、已故、作古、见背等。

《礼记·礼运》载:“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讳言死,在古籍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死”的别称,如卒、殁、疾终、亡、殂、殒、没(殁)、逝、上仙、不讳、登遐、物坟、上宾、考终命,填沟壑、溘逝谢世、弃世、下世等。人分明是死了,活着的人却总是避开这个令人痛心的“死”字,足见生者的依恋之情。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等级森严,死者尊卑不同,死的称谓也不同,有一定的叫法,不可僭越名分,违者有杀身之祸。如皇帝死称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诸侯死称薨;有名望的人死称卒;做官的人称不禄。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如,和尚死了,叫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槃等;道士死了,有羽化、登仙的美称;信奉上帝的人,还将死比作“升天”“归天”等等。但上述说法与古籍中有关记载不尽相符。《书)称尧死曰“帝乃殂落”,称舜死“陟方乃死”,这不符合礼制的规定,所以郭璞解释说:“古者死亡尊卑同称。”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把死又称为“心脏停止跳动”“永远停止呼吸”。有些老一辈革命家,风趣地把死说成是“去见马克思”。对于“死”的别称,莫过于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把“停止思想”作为革命导师去世的别称,含意无穷。死的新概念

有个西班牙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被撞。医生检查他的心脏已停止跳动,随即开出死亡证,让人抬回入殓。由于个子高,棺材短,殓尸人打算勉强装进棺材,便用锤子敲死者的脚跟,死人竟“哎呀”一声,吓得殓尸人丢锤而逃。后来,此人经医院救治复活60年代在越南战死的美国士兵,被装进棺材运回美国。亲人启棺看尸时,竟有不少死者变了样子:有的咬着手指,有的咬着殓衣,有的侧身而卧,还有一个被救活。原来这些人并未真死装棺后又活了过来,由于棺材紧闭,多又闷死棺中。

前不久美国阿拉斯加一次雪崩,39人死亡,心脏都已停止跳动,准备掩埋。但医学教授樊尚坚决主张抢救。他说:这些人心脏虽已停止跳动,但器官未必损坏,可能是假死。后经奋力抢无数事实引起医学界对死的定义重新探讨。过去“死”的定救,大多数人果然复活。

义是心脏停止跳动和停止呼吸。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提出一个真死的标准,死者脑电图成光滑水平线,无波折,24小时一直无变化,才算真死。于是,死的定义,就得从过去的“心死”改变“脑死”了。

Top